报纸和杂志:传统媒体有时也会发布足球赛日程,但在线来源通常更全面、更及时。

  • 发布于:2024-10-13 07:55:05
  • 来源:24直播网

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及时了解即将到来的比赛时间表至关重要。传统媒体,如报纸和杂志,有时也会发布足球赛日程,但在线来源通常更全面、更及时。

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如报纸和杂志,曾经是获取足球赛日程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来源已成为更受欢迎的选择。

传统媒体 发布的日程表通常较有限,可能只包括重大比赛或特定联赛的比赛。这些日程表可能不是最新 的,因为出版周期通常较长。

在线来源

在线来源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足球赛日程。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专门提供足球赛程,涵盖广泛的联赛和比赛。

在线日程表通常是实时更新的,包括最新信息,如比赛时间、地点和状态。在线来源还提供额外的功能,如个性化日程表、提醒和新闻更新。

推荐的在线来源

LiveScore FlashScore Goal.com Soccerway ESPN

选择合适的来源

选择适合自己的足球赛程来源取决于个人偏好和具体需求。如果你对广泛的联赛和比赛感兴趣,并且需要最新信息,那么在线来源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如果你更喜欢传统的格式,并且对信息时效性要求不高,那么报纸或杂志也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论

在获取足球赛日程方面,在线来源已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替代品。它们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并具有额外的便利功能。通过使用推荐的在线来源,足球爱好者可以轻松地保持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最新了解,并计划他们的观看日程。


足球比赛规则

由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制定并修改,是正规足球比赛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足球比赛的规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足球比赛的规则 1 一、球门球 1、队员将球的整体从空中或地面踢出对方球门线(不属于进球得分)时,由对方在球门区内任何一点踢球门球。 踢球门球时,对方队员应退出罚球区。 2、当球直接踢出罚球区进入场内时比赛方为恢复,在出区前被任何人触及,均应重踢。 球门球可以直接射入对方球门得分。 3、球被发出区后,踢球队员在其他队员触球前不得再次触球,否则为连踢,若手触球则应判为。 二、角球 1、比赛中,队员将球的整体由地面或空中踢出本方球门线(不属于进球得分)时,由对方在出界一边的角球弧内踢角球。 角球可以直接射入对方球门得分。 2、踢角球时,不得移动角旗杆,对方队员至少距球9。 15m。 当球被踢并移动时,比赛即为进行。 3、踢角球的队员在球踢出后,未经其他队员触及,不得连踢。 如手触球则为手球犯规。 4、角球踢出时,攻方队员不得站在守门员身前阻挡他,否则为犯规。 三、掷界外球 1、比赛进行中,当球的整体从地面或空中越过边线时即为球出界。 此后,应由出界前最后触球队员的对方队员在球出界处边线外1m范围内,站立将球掷向场内任何方向。 球一进场,比赛即为进行。 2、掷界外球不能直接进球得分,若直接掷入对方球门为球门球,直接掷入本方球门为角球。 3、掷球前,可以附加助跑。 掷球时,允许脚在地上滑动,脚可以踩线。 4、掷界外球时,常见的犯规有:(1)未在球出界处掷球(2)单脚或双脚越过边线,踏在场内(3)未采用站立姿势掷球(4)单脚或双脚在球掷出前离开地面(5)球未从头后经头上掷入场(6)掷球时,有明显的停顿(7)掷球时,中途使球离手或中途突然变向(8)掷球时,双手用力不均,一手扶球,另一手发力单手掷球凡未按规定的方法将球掷入场内,均应由对方队员在原出界处重新掷界外球。 5、掷球时,队员以合理动作故意掷击处于场内的队员,应判由对方在犯规接触点罚直接任意球。 6、掷界外球时,队员不慎致使球脱落于场外,可以重掷。 7、队员掷球入场,比赛恢复后,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再次触球,为连踢犯规。 若手触球则为直接任意球。 如守门员掷球后,在本方罚球区内又手触球,应为间接任意球。 8、对于干扰掷球队员的人,应视为非体育道德行为,犯规队员应被警告。 四、踢球点球决胜负程序: 1、裁判员选定用于踢球点球的球门。 2、采用投币方式,猜中的一方决定本队是否先踢。 3、裁判员对踢球点球做记录。 4、按照下列解释,两队应各踢5次。 5、双方轮流踢。 6、如果两队在踢满5次前,一队的进球数已多于另一队踢满5次时可能射中的球数,则不需再踢。 7、如果两队均已踢满5次,双方进球数相同或均未进球,则按同样轮流的顺序踢球点球,直至双方踢球次数相同(无需踢5个球),而一队较另一队多进一球时为止。 8、在踢球点球过程中,场上守门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可由竞赛规程规定的最大限额内被提名而尚未使用过的替补队员进行替换。 9、除上一条所述的情况,只有比赛结束时,包括在规定的延长期比赛结束时在场上的队员方可参加踢球点球。 10、每次应由不同的队员踢球点球,直至双方符合资格的队员均踢过一次后,方可踢第二次。 11、在踢球点球的过程中,符合资格的队员可以与守门员互换位置。 12、在踢球点球的过程中,只允许符合资格的队员和执法裁判员在场内。 13、除踢球点球的队员和两名守门员外,其他所有队员必须在中圈内。 14、踢球点球队员一方的守门员必须在罚球区以外的球门线与罚球区线交汇处的比赛场地上。 15、除非另有所述,有关足球竞赛规则和国际足球理事会的决议应在踢球点球决胜时实施。 16、比赛结束时,如果双方人数不等,人数多的一方应减去多出的人数以与对方人数一致,并通知裁判员出场队员的名字和号码。 球队队长负责此事。 17、在开始踢球点球决胜之前,裁判员应确定留在中圈里的双方队员人数一致后再执行踢球点球。 足球比赛的规则 2比赛场地必须是长方形,边线的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的长度。 长度:90-120米宽度:45-90米 国际比赛 长度:100-110米宽度:64-75米 采用的长度是105米,宽度是68米画线 比赛场地是用线来标明的,这些线作为场内各个区域的边界线应包含在各个区域之内。 两条较长的边界线叫边线,两条较短的线叫端线。 所有线的宽度不超过12厘米(5英寸)。 比赛场地被中线划分为两个半场。 在场地中线的中点处做一个中心标记,以距中心标记9.15米(10码)为半径画一个圆圈。 在场地每个角上各竖一根不低于1.5米(5英尺)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 在中线的两端、边线以外不少于1米(1码)处,也可以放置旗杆。 球门区球门区在场地的两端, 规定如下: 从距球门柱内侧5.50米(6码)处,画两条垂直于球门线的线。 这些线伸向比赛场地内5.50米(6码),与一条平行于球门线的线相连接。 由这些线和球门线组成的区域范围是球门区。 罚球区 罚球区在场地的两端,规定如下:从距每个球门柱内侧16.5米(18码)处,画两条垂直于球门线的线。 这些线伸向比赛场地内16.5(18码)米,与一条平行于球门线的线相连接。 由这些线和球门线组成的区域范围是罚球区。 在每个罚球区内距球门柱之间等距离的中点11米(12码)处设置一个罚球点。 在罚球区外,以距每个罚球点9.15米(10码)为半径画一段弧。 角球区 在比赛场地内,以距每个角旗杆1米(1码)为半径画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球门 球门必须放置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 它们由两根距角旗杆等距离的垂直的柱子和连接其顶部的水平的横梁组成。 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是7.32米(8码),从横梁的下沿至地面的距离是2.44米(8英尺)。 两根球门柱和横梁具有不超过12厘米(5英寸)的相同的宽度与厚度。 球门线与球门柱和横梁的宽度是相同的。 球门网可以系在球门及球门后面的地上,并要适当地撑起以不影响守门员。 球门柱和横梁必须是白色的。 安全性:球门必须是牢固地固定在地上,如果符合这个要求才可使用移动球门。 注:球网允许用麻、或尼龙制成。 尼龙绳可以用,但不得比麻或黄麻绳细。 通过以上介绍,对足球比赛规则也是有着一些了解,因此在比赛的时候,都是要注意这些,而且足球比赛的时间也是比较长,它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所以对这样比赛在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这点,使得做的时候,知道如何做。 足球比赛的规则 31、越位就是进攻球员在传球时那一刻,在进攻半场(我方防守半场的另一半场)有我进攻方球员且有参与进攻意识,看看他们点构成的平行于底线的线是否比倒数第二个防守球员更靠近底线(倒数第二个防守人员平行于底线的线为越位线,越位线到底线甚至出了底线为越位区,越位线最多到中线)或者进攻方传球者在越位区域若传球只能传给不比自己更靠近底线的我方球员,否则均视为!越位,顾名思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的意思。 2、用的术语来说就是:队员比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者,即处于越位位置。 换句话说,当队员踢或顶球时,同队接球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两名(只有一名对方球员或没有)时,就是越位了。 3、具体说明1.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平行传球时(即球与接球人平行,距对方球门线相等),接球人不算越位,因为他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 2.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 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时跑到越位位置,不得判罚越位。 相反,虽然队员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处于越位位置,然后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则应判罚越位。 在对方队员踢球时,同队队员停球或带球时,无论哪方的队员,无论在何位置,均无越位犯规可言。 因为判定越位是指同队队员传球时的一刹那,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3.如果守方队员故意退出场外造成攻方队员越位属非体育的行为,裁判员不但不判攻队队员越位,反而应在成死球时给守方队员予以警告。 4.国际足联最新规则规定:队员所站的位置与对方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平行(包括守门员),不算越位。 5.队员如处于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没有影响比赛,没有阻碍对方的活动,或没有从所处的越位位置获得有利条件,不应判罚。 6.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不算越位。 这一规定系指队员虽然处越位地位,但触球或踢球给他的不是同队队员而是对方队员。 但如果是对方队员没有控球权时的触球将球交到队员脚下,则有越位犯规,此时判断越位的依据仍为最后触球的同队队员出球的一刹那。 拥有控球权与否由裁判掌握。 7.队员进攻时,由于前冲使身体越过了球门线,裁判员应看该队员是否影响了守门员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 8.如果进攻时有两名或多名进攻球员直接面对门将,所有防守球员皆被甩在身后,此时如果进攻球员传球,判断越位与否应以传球一瞬间,接球队员与球的`位置对比为依据:如果球与接球队员平行或在接球队员前面,则不越位;如果球在接球队员身后,则越位。 9.越位规则,即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可以依据第8条理解:守方少于两名球员时,在攻方传球的一瞬间,如果球与攻方接球队员平行或在接球队员前面,则不越位;如果球在攻防接球队员身后,则越位。 4、《足球竞赛规则》原文:越位位置: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本身并不是犯规。 队员处于越位位置: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队员不处于越位位置:他在本方半场内;他齐平于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他齐平于最后两名对方队员。 犯规: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在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裁判员认为其就下列情况“卷入”了现实比赛是进攻方获利时,才被判为越位犯规:干扰比赛;干扰对方队员;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没有犯规:如果队员直接从下列情况接到球,则没有越位犯规:球门球;掷界外球;角球。 违规/判罚:对于任何越位犯规,裁判员应判给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5、国际足球理事会的有关决议 决议1 在越位的定义中,“接近对方球门线”的意思是指头、躯干和脚的任何部分比球和对方最后第二名队员更接近球门线。 手臂不包含在内。 原因:足球比赛是用头、躯干和脚来完成的,如果它们更接近对方球门线,就很可能获得利益。 而如果仅手臂在前是不能获利的。 决议2 “卷入”现实比赛解释如下:1、干扰比赛是指参与传递或触到队友传来或触到的球。 2、干扰对方是指通过明显的阻挡对方视线或移动或做出裁判员认为有可能欺骗或干扰对方队员的姿势或移动,以达到阻止对方争抢球或可能争抢球。 3、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是指在越位位置接到从球门横梁或立柱反弹回来的球或在越位位置接到从对方队员身上反弹回来的球。 原因 这些解释在2003年9月国际足球理事会年会修改后已经试用了两个多赛季,国际足球理事会的这个决议是对《足球竞赛规则》更进一步的解释。 裁判判罚 判罚 对越位违例的判罚是给对方球队一个间接任意球,罚球点在违例发生的地方。 如果防守方已经从中获益或者得到了球,许多裁判员运用其自由裁量权允许比赛继续,以免比赛的节奏由于太多任意球而放慢,同时也能达到防守方同样的获益。 执行 为了执行这条规则,裁判员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边裁判,他们一般一直保持在各方第二名后卫的同一条线上(具体的走位技术比较复杂)。 边裁判判定越位的任务可以非常困难。 因为他们需要同时追踪攻方和守方,当球被拿到的时候(常常会在球场的另一端)决定哪个球员处于越位位置,然后决定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是否实际参与比赛。 当攻方球员及守方队员与边裁判的距离有很大差异,边裁判又不是正好站在防守队员的同一条线上的时候,由于透视收缩效应,错误判决的机会大大增加。 观众常常会低估判决越位的难度。 要决定一名球员是不是在球踢出的那一刻跟对手处在同一条线上是不容易的:如果攻守双方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他们可以在十分之一秒内跑两米的距离。 足球比赛的规则 4场地尺寸: 长为37米,宽为28米。 (可据实情为长35—40米,宽25—30米,其原则是长度大于宽度的长方形沙滩场地)。 场地标记: 两条较长的边界线叫边线,两条较短(有球门所在)的线叫球门线。 四周均以标线(宽度不少于5厘米)标明。 罚球区: 平行于球门线8米交界于两侧边线的平行线为转罚球线(假设线,两端以场外标志标明),此罚球线与球门线之间的区域叫罚球区。 球门: 从球门柱和横梁的内沿计其宽度5.5米,高度2.2米。 颜色为白色。 罚球点: 在罚球线的中点为罚球点。 角旗: 在场地的四个角上竖立,高度不低于1.5米的小旗。 角球区: 以角旗计半径为0.5米的区域内。 中线: 平行于球门线的,将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半场的横线(假设线,以场外标志标明)。 中点: 在中线的中央点为中点(假设)。 采用国家标准5号球(即国际比赛用球)气压:0.6—0.8个大气压力。 由裁判员决定比赛用球,未经裁判员允许不得换球。 1、比赛队员人数: 每队5人,其中必须有一名守门员。 每队在场上比赛队员不得少于3人,否则比赛无效(其对方作3:0胜)。 2、替补队员人数: 3人。 换人次数不限,被换出的队员可以重新换入参加比赛。 被罚出场的队员不得替补,该队员也不能参加该场余下时间的比赛。 3、 换人程序: 替补队员先通知裁判员,经裁判员同意,在比赛暂停时,在边线的中央处先出场后进场。 罚则: 如替补队员未经裁判员许可擅自进入比赛场。 将被警告由对方在中点罚间接任意球。 足球比赛的规则 5 一、比赛进行及“死球” 1、自比赛开始至比赛终了,比赛均属在进行中,包括以下情况(1)球从门柱或横梁弹回场内。 (2)球从当时在场内的裁判员身上弹落于场内(3)场上队员犯规而裁判未判罚2、“死球”(1)当球不论在空中或地面全部越过球门线或边线时。 (2)当裁判员停止比赛时。 二、球门区: 球门区为一个半径为4M的圆弧。 比赛成死球前,双方队员均不得进入球门区接触球。 1、进攻方球员进入对方球门区接触球,判防守方在本方球门区发球门球。 2、防守方球员进入本方球门区接触球,判进攻方在前场罚球点罚球点球。 3、关于球进入球门区后,球的整体完全越过球门线或底线之前,球停止滚动后的两点说明:(1)若足球在进入球门区前最后一位触球队员为进攻队员,则判有由防守队员在本方球门区内任意一点发球门球。 (2)若足球在进入球门区前最后一位触球队员为防守队员,则判有由进攻队员在离球最近的底线和边线的交点上踢角球。 三、界外球 1、球出边线即判由对方踢界外球。 踢界外球的队员应先用手将球放定在出界地点的边线再用脚将球踢出。 2、界外球直接射进球门,进球判罚无效,则由对方在球门区内任意一点发球门球。 3、界外球踢出后,球在飞行过程中触碰场上其他球员的合理身体部位进入球门,判为进球有效。 四、角球,球门球及球点球 1、角球可以直接射门胜一球。 角球应将球放定在底线和边线的交点上踢出。 踢角球时,在球未踢出前,防守方不得进入距球5M以内。 (1)踢角球队员在球被其他队员触及前再次触及,判由对方队员在犯规点踢间接任意球。 (2)踢角球的队员控制球后4秒内未将球踢出时,判由对方队员在角球点上踢间接任意球。 2、球门球应将球放定在球门区内任意一点踢出。 踢球门球时,只允许一名踢球队员进入球门区。 若有违反此规则的情况,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出示黄牌,第三次红牌罚出。 3、球点球:罚球点球时,罚球队员应站在罚球点后并面对球门,听裁判鸣哨后,将球踢出且球的第一落点必须落在球门区内(包括球门区线),进球方有效。 若踢出的球第一落点在球门区线外,进球判罚无效,且由对方队员在罚球点踢间接任意球。 五、关于射门 比赛进行中,进攻队员必须运球越过中线进入对方半场后才能射门,否则射门进球无效,并判由防守方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六、直接任意球和间接任意球1、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入犯规队球门得分(包括球点球)。 下列情况判直接任意球: (1)踢或企图踢对方球员。 (2)绊摔对方球员,即在对方身前或身后,伸腿或屈体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 (3)跳向读放队员,推或拉扯对方队员。 (4)猛烈的或带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队员。 (5)打或企图打对方求援或向他吐唾沫。 (6)铲球,无论触及对方与否。 (7)手球,即用手或臂部携带、击或推球。 (8)不尊重裁判员。 2、间接任意球:不能直接射入犯规队球门得分,除非在球进入球门之前曾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 下列情况判间接任意球: (1)裁判认为其动作有危险者。 (2)队员不去踢球而故意阻挡对方。 例如:在球与对方之间跑动或将身体插在中间阻挡。 (3)射门、踢球点球及踢角球犯规。 七、文明踢球 1、比赛中要求双方队员文明踢球,不得使用铲球、故意推人、撞人、踢人、打人、肘击等危险动作;严禁出现向对方队员吐唾沫、辱骂队员和裁判、做带有侮辱性质手势等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2、以上规则违反任意一条即判为严重犯规,裁判员应对犯规队员出示红牌并勒令出场,判由对方在罚球点罚球点球。 八、罚球点球决胜 1、比赛双方在规定时间内战成平局,则直接进行罚球点球决胜。 2、罚球点球决胜时,每队场上的5位队员依次进行罚球。 若5轮罚球后,双方比分仍相同,则进行一对一罚球,由各队场上队员依次一对一进行罚球,直至决出胜负。 3、被罚出场的队员不得参加罚球点球。 九、球员替换 1、球员替换必须在比赛成“死球”时进行。 2、双方进行替换球员时,上场队员和离场队员都必须经场上裁判员同意,方可从边线上的换人区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替换队员。 3、每队每场比赛可以替换5名队员,但已替换下场的队员不得再次上场,否则以作弊处理,判为0:3负。 ,

关于公共突发事件,如何进行(新闻)舆论导向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又称“突发公共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 具体来看,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二、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早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不限于电视、广播电台、网络新闻等官方主办的影音媒体,而是扩展到通过网络贴子、博客、电话、手机短信等各种现代信息通讯手段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因而突发事件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传播的特征,由此也造成被传递的信息真假混杂,良莠不齐,甚至给少数不良用心者提供了混淆视听的机会,以至于谣言、小道消息漫天飞。 新闻报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相对于其他信息渠道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与及时性,故其舆论导向作用更强大、更有效、更积极。 第一、新闻报道可以化解谣言、稳定人心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报道事件信息,是媒体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对于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言,从而稳定人心,调动公众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 谣言总是在信息渠道无法畅通或者是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新闻报道的及时、新鲜是新闻的本质属性要求之一,因此新闻报道具有先天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快速准确地向社会传递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有效避免猜测性、歪曲性的报道。 第二、新闻报道对各级处置突发事件具有舆论监督作用突发事件通常涉及面广,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往往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高效正确地处置,以及时控制事态,避免给群众财产及生命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时群众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会寄予很大期望,但是,群众往往又不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事件面貌和进展情况,当其利益未能及时得到有效保护时,容易以偏概全对各级政府的处置能力及处置态度产生质疑,甚至形成整个社会的不信任心态。 此时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媒体通过及时、公正、公开地报道各级政府处突决策、处突行动、处突结果以及对事态发展的预判,能够对政府的处突行为及时与否、是否卓有成效、政府相关人员工作得力与否、政府相关人员在处突事件中有无违规违纪行为等进行舆论监督,从而树立起一个高效、为民的政府形象,避免群众的误解,既有利于进一步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又促进了党群感情。 第三、新闻报道可以引领健康心态、促进社会稳定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灾害性或破坏性,故往往对群众的情绪和心态、思想认识、政治立场以及生活、工作行为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形成社会负效应,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形成社会恐慌,带来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危机。 媒体是强大的舆论引导阵地,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效的舆论氛围,并能从精神上引领在突发事件中迷失方向的受害群体,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灾害,度过难关。 同时,媒体能够放大政府强有力的救助声音,把政府的行为、态度、要求等传达到民众当中,使群众理解政府,同政府形成合力,共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可见新闻报道具有与政府一道管理社会危机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社会心理危机,稳定民众心态,稳定社会秩序。 第四、新闻报道可以凝聚民心、团结力量、战胜困难突发公共事件往往给人民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身伤害,如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流感等,需要多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度难关。 媒体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发出倡议,发动全社会奉献爱心,互助互爱,扶贫济困,从而凝聚民心,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如:汶川大地震凝聚了全国全世界的爱心,受灾群众获得了无数人的物质和精神资助,从而很快从灾难中站起来。 此外,媒体通过第一时间前往第一现场及时报道基层干部、群众不畏困难,坚强地抗灾救灾,不屈不挠的开展自救,报道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不怕艰险,以人为本,全力救灾抗险,以及报道在突发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凝聚民心,增强共同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和勇气。 三、媒体如何把握新闻报道在突发事件中的正确导向突发事件发生后,身处事件当中的民众需要帮助,社会各界需要及时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和突发事件处理的进展情况,需要了解突发事件的责任由谁承担,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作为媒体,应站在政治的高度、民生的高度、社会责任的高度,在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之外,应把握好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促进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并减少突发事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后遗症。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舆论导向。 第一,重视民众的知情权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极为迫切,为控制危机事态,新闻媒体应重视民众知情权,在第一时间承担起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社会恐慌的职责。 在过去的观念里,限制灾难事件的透明报道,担心“坏消息”传播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形象。 事实上,在以往的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倘若主流媒体置若罔闻,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迟缓,或者隐瞒不报,致使新闻传播出现一个“真空期”,公众得不到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新闻信息,这种情况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极易引发更大的恐慌。 更有甚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恶势力所利用,抓住事件大做文章,有可能扭曲事实真相,给事件的解决处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只报道某一方面的情况,对另一方面的情况避而不谈,或把个人情绪和意见掺杂其中误导公众甚至报道某些传言,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信息保障,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守非常时期的法纪规定,将信息传播纳入到法治运行轨道,让民众知道实情,让传言、谣言不攻自破。 第二,把握自身角色定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 如果新闻媒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报道往往缺少高屋建瓴的见解而与普通公众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没有本质区别。 新闻媒体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新闻媒体应有一种使命感,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体现“稳压器”的作用,即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应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态势进行说明,及时宣传政府的应急行动,消除民众的恐慌与疑虑。 同时要充分考虑报道在社会上可能产生的影响,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角度,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就是在报道中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自由的肯定,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 新闻报道不应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 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记者在采访时首先应做的是不妨碍、不影响事件的处理。 尤其是在抢险救灾的报道中,当新闻采访工作与人的生存权、生命权相矛盾时,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尊严,报道要人性化。 应理性报道,避免血腥。 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细致地展现受难者的惨状,将对受难者亲属产生极大伤害。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尊重受难者感受,受难者最不堪回首的就是自己或亲人遭遇不幸的悲惨细节,事后对受难者血淋淋的不幸细节化曝光,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此类报道也忽视了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细节太过详细的描写会对公众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产生新闻导向负作用。 第四、科学解读事件,打造信息平台由于突发事件存在发生概率小、时间短而产生的危害又比较大的特点,因此受众对此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应对措施,在媒体进行报道时,科学地解读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有利于人们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新闻媒体的报道,除了向受众及时准确地传递事件的最新进展外,也有责任通过媒体的引导,起到宣传教育、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报道中,记者一定要谨慎选择信息来源。 如果在非典危机中,新闻记者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价值观所限定,更多地从政治社会经济角度采访报道非典,而不是去采访医学专家或者科学家,其结果是,公众会把非典病毒看成一个与政治有关的病毒,而不是自然界的病毒。 疫情报道的政治化会加剧政府与民众的紧张关系甚至冲突。 由于非典是一种看不见的风险,媒体如果倾向与高估风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恐慌心理,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 四、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树立媒体公信力突发事件对于社会来说往往意味着一定的危机,但是对于大众传媒来说,也是挑战中的机遇。 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合理利用突发事件提升媒体形象与水平,能够让大众传媒获得平常时期难以产生的社会形象。 通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理、有节、有效的报道,可以增强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公信力。 突发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及民众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此时的大众传媒如果准确地把握社会心理,积极引导,有力监督,说出民众想说的话,做到民众没有想到却应该做的事,民众就会信赖、亲近这些媒体,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媒体的向心力。 民众对媒体的亲近与信赖往往能够得到广告商的广告认同,这对于媒体自身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媒体如果能够及时报道,就会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舆论监督是大众媒介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有效履行这个职责的过程中,媒体会得到管理层和民众的共同认同,媒体的公信力便构建起来。 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媒体通过引导受众对深层次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也能提升大众传媒的深度与厚重,塑造品牌形象。 总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都较强,媒体应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展现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彰显舆论导向力量,致力于服务于党与人民,提高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以更好地发挥新闻导向作用。

什么是博客,它有干什么用的?

什么是“博客”?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 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博客的历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 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 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 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 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 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 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这种情况下,Peter Merholz宣称:“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 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 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 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 时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 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 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 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 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 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博客带来了什么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 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 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 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 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 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博客的崛起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媒体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 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联网的神奇:颠覆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人间。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 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容的人来说,时间又是急流。 互联网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充分施展,因为互联网的商业化起始,到今天仅仅才10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方式,从尝试到今天,也刚刚跨过10年。 对于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来说,10年实在过于短暂。 但是,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 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媒体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发大。 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l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 …… 这一系列发源于博客世界的颠覆性力量,不但塑造着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体的传统和未来走向。 博客今后的发展预测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 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 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Blog)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11月18日,新闻传播学术网站“紫金网”在改版之际,推出“博客擂台”新栏目。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而言,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 也许你现在还不相信,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在互联网的最低潮时期,在个人网站大萧条时刻,在商业网站最凄惨之际,没有一分投资,没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却开始如火如荼?“当然,一切还都需要时间。 博客刚刚开始发展,尤其是中国,目前仅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阶段。 不能完全依据现在的状况判断未来,而要看1~2年后,3~5年后的发展步伐。 当然,第一步,你自己应该首先去实践一下。 ” 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传播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 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相关阅读: 报纸和杂志 更及时 但在线来源通常更全面 传统媒体有时也会发布足球赛日程